新加坡是一个亚洲岛国,狭小,面积只有洛杉矶的一半,却占据着重要的港口位置。由于文化繁荣,在新加坡生活,孩子们会觉得非常有趣,但压力也不小。
新加坡强调的教学模式是少教多学,这对于大多数老师并不是一个新的概念。少教多学并不是字面的意思减少老师教学任务、增加学生学习内容。
少教多学体现的是以学生为中心的基本教育理念,要求教学以学生的认知基础和兴趣为出发点,组织适合的课程和教学活动,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在这种教学模式中,教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和组织者,需要有效整合知识内容,给予学生更多的时间去独立学习和思考。
有一句话让人印象深刻:课堂管理从来不是一个问题,出问题的永远都是教学法。“学生在课堂里就像一个雷达,不断地搜索信号,如果老师有意思的话,学生是无法抗拒的;如果老师没有意思,那么学生就会继续搜索焦点。而班级里从来都不缺乏乐于当焦点的学生。这样的课堂,老师注定是没有竞争力的。”
所以,我们常说老师其实就是演员,而每一节课就是舞台。不管老师是用知识、幽默,还是美貌吸引学生,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让孩子乐于在老师的支持和指导下,搭建自己的知识金字塔,才是“教”制胜的关键。
虽然新加坡推行少教多学的教学理念,但是并不意味着孩子们能学到的东西就少了,相反地激发了孩子们的学习热情,孩子往往更乐意去汲取知识,能学到的自然更多。
并且在崇尚精英教育的新加坡施行教育分流制度,孩子们在小学离校时就要接受次分流,虽然这样的压力对于年纪较小的学生来说有点残忍。但这也敦促了学生要主动去学习,让学生们明确自己的方向。
富强如新加坡,优质教育资源也同样有限。教育部奉行:所有孩子都该接受适合自己的教育,但并不是像美国那样,所有孩子都接受同等的教育。
所以,新加坡设置了艺术学校、体育学校、数理中学,孩子小学毕业后,就会被细分去向。
成绩最好的孩子,相当于特选生,将升入直通车课程项目,会有很多政策上的帮助,比如不用考试、直接与名校接轨等,也就是说,孩子小学毕业只要成绩优秀,基本上就跨进了精英高等学府的大门。
成绩上中等的孩子,会进入快捷流学校,学完中学的科目。
中等偏下的孩子,会被分进普通学术学校读中学。
成绩最差的孩子,会被直接发送进普通技术学校。
过早的教育分流,为新加坡培养了大量的高素质劳动力,但对于孩子和家庭而言,却是残酷无奈的。
新加坡副总理说:“传统教育的目标是促进就业。而分流后的因材施教,大大降低了辍学率。让每个孩子都能获得高薪工作、满足感和自主权。让每个家庭都能获得社会地位的提升。”
科学研究表明:孩子的大脑,在18岁左右才会停止发育。而小学后的孩子,无论是身体发育还是心理成长,都还有很大的空间。
我们的孩子,要到十七八岁才会参加决定人生走向的高考,小学时成绩不太好的孩子,到初中或高中可能会进步、爆发。
缓慢的分层和淘汰学制,给了孩子更多的机会,也排除了孩子发挥不稳定的偶然因素。
尽管,新加坡的分流教育,让职业教育和精英教育一样专业又细化,更注重因材施教,更能培养高素质劳动者,甚至很多家长也认为,分流教育,是对成功的另一种定义。
相比新加坡,尽管我们的教育体制不完美,但对于个体,对每个孩子而言,实际上更公平、机遇也更多。
我们的中高考,虽然残酷,但它不强制分流,它遵从优胜劣汰的自然法则,它让更多孩子看到 “希望”,它告诉孩子:
“每个人,都能成为精英,只要你怀揣野心,奋勇前行去努力。”
在新加坡,考试非常多:课堂测验、定位考试、评估考试、季度测验、期末测验……有的学校从一年级就开始,而有的学校,则从三年级开始。
甚至有的教师还会“随学随测”:课堂上,每个孩子手上有两个颜色的卡片,如果孩子无法理解老师的讲述内容,可以亮出红色卡片,表示自己“卡壳了”;而如果孩子能理解,就会亮出绿面。
据立思辰留学介绍,虽然,考试给了孩子很大压力,但对于孩子的学习进度和掌握知识的情况,老师能了如指掌,还能随时根据孩子的反馈,调整自己的教学方式。从这个角度而言,考试有很积极的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