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小学和中国小学到底有什么不一样?除了一个以英语,一个以汉语教学之外,课程设置有区别吗?难易程度有区别吗?区别大吗?
新加坡小学一年的全部科目包括:英文、数学、母语、好公民、FTGP、社会学习、音乐、体育、美术、PAL。九成教育部所属小学都是这个章程,但不排除个别小学自己有加餐,大方向不变。
如果非要在所有科目里挑出一个最重要的,那肯定是英文莫属了,如果英文学不好,连累其他全都学不好,为啥?因为除母语外的其他科目,都是用英文讲的,也就是说你连跟老师犟个嘴也得用英文。可是,这么重要的科目,却偏偏没有课本,是的,你没有看错,新加坡小学乃至中学阶段,都没有英文课本,小学中学都没有,那大学就更不用有了图片。虽然没有课本,但是有练习卷。
数学课本上的AB是上下册的意思,不是等级,虽然课本很厚,但好像老师让学生们翻课本的时候比较少,所以即使弟弟传承哥哥的,两轮下来还是很新。据江湖消息称,新加坡小学数学比中国简单很多很多很多,本人小学毕业已经是上个世纪的事(这绝不是修辞手法),完全不记得当年学了啥,也没心思去了解当代中国小学生都在学啥,大家闲来无事可以比较一下。
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因为里面也是一份一份的卷子,老师会统一收上去,再逐一发给学生完成。补充练习,各学校不同,借用二年级的。
我觉得大部分人对新加坡的母语教育有一个误解:母语=华文。其实母语包含三种语言,华文、马来文、泰米尔文。绝大部分小学都提供这三种语言的教学,每个学生都要选择一门语言作为自己的母语科目。通常华人会选择华文,马来人会选择马来文,印度人会选择泰米尔文,但这并不是固定的,比如马来人也可以选择华文作为母语。某些学校只提供一至两种语言的教学,如果想选择本校没有的语言作为母语科目也可以,那就需要在校外单独学习,然后去其他学校参加考试。可以不选择母语科目吗?有特殊原因,可以。
说过了母语的概念,再来说华文,经过两代的蹂躏,这华文课本有点沧桑......新加坡的华文使用简体字,也没有古文,以实用性为主,与中国语文课那简直不可同日而语。但如果以一门“外语”的标准来比较新加坡人学华文,和中国人学英文,谁能比得过谁,还真不好说,具体内容也放在喜马拉雅节目里谈。
与教材配套的练习册,因为里面也是一份一份的卷子,老师会统一收上去,再逐一发给学生完成。
CCE的全称是Character and Citizenship Education,就是思想品德与公民准则教育课,这个科目的特点是,上课按照不同母语的学生分类,比如母语为华文的学生,就用华文上课,没有母语课的学生则使用英文上课。不过好公民这课程和中国可不同。
FTGP的全称是Form Teacher Guidance Period,班主任辅导课,这个科目是由班主任老师来教授,目的是教导学生们的社交技能,以及对自己的情绪管理,并且也加强班主任老师与学生之间的相处时间,疏导学生们的情绪问题。
这个社会学习不是学雷锋搞募捐麦当劳打打工,更准确的说法应该是人文社科,内容包含历史、地理、人文、经济、社会等方面内容,低年级侧重新加坡历史,高年级侧重世界史,一年级到三年级只有练习册,没有课本,四年级开始有课本。
音乐课似乎没有什么可说的,不仅唱歌跳舞,也会学一些乐器的小知识,艺术无国界嘛,应该在哪里都教的差不多。
最不可能有课本却偏偏有课本的科目来了——体育课,全称Physical and Healthy Education,除了蹦蹦跳跳,玩玩闹闹,勤洗手爱洗澡,健康饮食也重要。
美术也是一门无国界的科目,蜡笔铅笔水彩笔,剪刀胶棒大画本,反正就是学生们最喜欢的做的事,基本在家里妈妈不让胡抹乱涂的“艺术创作”,在美术课堂都能实现,没有课本没有练习册,只有一些画画工具。
PAL的全称是Programme of Active Learning,艺术体育陶冶计划,它包含体育与游戏、户外学习、音乐与舞蹈、视觉艺术四个方面的学习,让学生通过大量的艺术体育实践建立正确的价值观,学会团队协作,增强责任感。一年级总共进行了四个项目,每个项目为期10个星期,此科目没有课本和练习册。
一年级的小菜鸟们难免糊里糊涂,忘东忘西,一个笔记本,既能记录作业,也能记录老师给的小奖励,总而言之,这一年里,学校发生的一切事,都可以记录在案。
以上就是新加坡小学一年级学习的全部科目,不排除个别学校之间的小差异,再加上两次学习之旅,Learning Journey,愉快的结束一年的学习生活,没作业,没期中期末考试,就是这么享受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