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大学

剪纸匠人翟晓玲:十年如一日的文化传承路

08-06 12:19

“这剪纸啊,一张红纸,一把剪刀,在椅子上一座就是一下午。等展开红纸后,看到那漂亮的图案,手再酸,眼再累,都是咧着嘴满意地笑了!”7月,安徽师大文学院赴繁昌剪纸团队的同学来到芜湖市繁昌县老年大学,拜访剪纸优秀教师翟晓玲,共同倾听她的“剪纸之路”。

剪纸匠人翟晓玲:十年如一日的文化传承路

老有所学,圆剪纸梦

翟晓玲老师自2005年退休后回到家乡繁昌县,年轻时未能进入大学是她一直以来留存于心的遗憾。“时代变得太快,我觉得自己有点不适应,进老年大学是想着来充充电。”在纷繁丰富多达三十余门的课程中,她选择了英语、诗词和书法,“在2006年,学校开设了剪纸课,我小时候最爱摆弄这些手工,遇到这个好机会,我一定不能放过。”

剪纸匠人翟晓玲:十年如一日的文化传承路

学习剪纸是源于学校的开课契机,坚持剪纸是凭着翟老师对于传统工艺的一腔热忱。“可能因为从小就喜欢,我学得快,刚没开始剪多久,就能完成不少成功的作品了”,说到这里,老师热情地为大家展示自己装裱好的作品,“第一次有人来看我的剪纸,愿意要我的剪纸,我特别有成就感。”十二生肖、四大美女、小镇风光,老师的剪纸尽显古色古香;奥运健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城市建筑,新时代的景致在老师的作品中大绽光彩。

当问及周边亲友对自己剪纸的态度时,翟老师告诉大家十几年来家人对她的鼓励正是她坚持剪纸的精神支柱。“年轻人接受能力强,悟性高,在这儿学习的几天,只要勤加练习,你们肯定能收获很多的!”年过六旬的翟老师对这群来自安徽师大的青年学子寄予了殷切的希望。

老有所教,寓教于学

经过一年的学习,翟老师很快展现出过人的技术,她随即被学校安排至南陵老年大学教授剪纸。“教学相长,我一边教课,一边自己也在学习,不断精进提升我的剪纸水平。”短短两年,成为学生们良师益友的同时,翟老师的剪纸技艺也获得了相当的提升,邻里周边的孩子们成了到她家中学习的常客。

剪纸匠人翟晓玲:十年如一日的文化传承路

从学到教,翟老师的身份在改变,对于剪纸的态度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小的时候只觉得剪纸是一门手艺,刚开始接触的时候不知道剪纸是国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剪纸文化,对翟老师来说,是概念上发生过渡的一个阶段。“我去南陵教书的时候,买到了剪纸前辈们出版的优秀书籍,了解到剪纸的传播历程和从它成为非遗一直到现在的发展过程。”剪纸深厚的文化底蕴深深地吸引了翟老师,她进而树立了将它传承下去的决心。

老有所乐,精进技艺

在询问到翟晓玲老师这些年来对于剪纸的学习与感悟的时候,与剪纸结缘的记忆涌向岁月的长河。从学习剪纸,到教学剪纸,这些经历让她变得沉静,剪纸技艺随着时间的推移愈发精进。

剪纸匠人翟晓玲:十年如一日的文化传承路

如今,翟晓玲老师与剪纸结缘十年有余,她已经将剪纸作为自己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通常在创作思考中,一有灵感的迸发,她便能从其中体会到难以言明的愉悦。“外出游玩,见到山水景致,花鸟鱼虫,我都拍下来回去创作成剪纸,”对翟老师来说,与剪纸的相遇是超过一切乐趣的,“在生活中,也可以找到许多剪纸的素材,下楼遛个弯脑子里就有个好点子了!”对剪纸的喜爱转而成为坚持下去的动力,老师告诉同学们,自己家中的大小作品集共计二十余册。在老年大学的展览厅里,出自翟老师之手的一幅幅装裱精美的剪纸作品,也在向观众们传递作者的无限热情。

老有所为,成就非凡

“在您剪纸的这些年里,有什么令你难忘的经历吗?”队员张士睿向翟老师询问她剪纸经历中的深刻记忆。“要说让我最开心,最难忘的,那就是2009年在芜湖市剪纸手工创意大赛上,我用一幅《牛年春来早》获得了特等奖,”当年的经历仿佛历历在目,她的手机中还保存了作品的原图,“我没有想到,只是一次心血来潮的创作,竟然就能获得如此大的荣誉,实在是让我又意外,又惊喜。”

剪纸匠人翟晓玲:十年如一日的文化传承路

为了向更多人宣传剪纸的魅力,2007年底,翟老师又参与组织了“剪纸与奥运同行”活动,将剪纸作品贴出去向公众张贴展览,获得了大量的关注。“当时的媒体也过来进行了采访,拍摄下我们的作品。剪纸这种传统技艺,要靠媒体传播才会发挥出应有的魅力”,翟晓玲老师补充道。随后,她又参与了周年纪念活动相关的剪纸创作,向志愿者们展示了天安门广场、长城等著名景点的结合创作型剪纸作品。正是有着这些作品的宣传,才让剪纸技艺被更多人关注,这也是翟晓玲老师最为欣慰的地方。

一张薄纸,一把细剪,一幅纸艺作品寄托了创作者的思想,情感,以及人生态度。在匠人们不遗余力地创作和宣传时,剪纸这门古老的艺术,正渐渐地散发出宛如老酒沉浸般的浓香。文化传承,路漫漫其修远兮,但正是有如翟晓玲老师这样的匠人,他们热爱剪纸,坚持剪纸,重视剪纸,才能将剪纸这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播得更加深远。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