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大学

【我与祖国共成长】壮丽70年,大庆新时代

08-07 10:07

2019年的10月1日,祖国母亲将迎来她70周岁的生辰。70年风风雨雨,万象更新。大庆的成长与辉煌,见证了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长与辉煌,大庆的探索与成功,体现了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建设、进行改革开放的探索与成功。值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之际,东北大学文法学院“旧物件,新中国”社会实践团赴大庆进行学习与参观。

伟大时代呼唤伟大的精神,伟大的精神推动伟大的事业。回首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我国取得的瞩目成就,绕不开中华民族的伟大精神。70载岁月涤荡,半世纪风雨兼程,中华民族精神与新中国一路相伴。而大庆作为与新中国一起成长的城市,大庆精神与大庆也紧密相生,推动大庆从油田开发到转型发展,激励大庆人民不畏艰险、勇往直前。因此我们选择了铁人王进喜纪念馆作为此次实践的核心时间地点进行参观学习,以大庆为范本,探索资源型重工业城市在转型发展中的经验,寻找城市精神在城市发展中的经济价值。7月28日,实践团成员来到了最具大庆精神特色的铁人王进喜纪念馆。

图为实践团成员在纪念馆前合影

艰苦童年,探寻精神起源

“我小时候,就给别人放牛,我知道牛的脾气,牛总是付出的多,享受的少,所以,我要为革命当一辈子的老黄牛!” ——王进喜

馆区的第一部分是关于王进喜童年悲惨生活的介绍,他于1923年10月8日出生在甘肃省玉门县赤金堡一个贫苦的家庭,6岁拉着盲人父亲去讨饭,9岁同父亲出劳役,10岁给地主放牛,15岁在油矿当童工。小时候的王进喜过着饥一顿饱一顿的生活,小小年纪的他就要承受高强度的劳动和地主工头的剥削,但是他一句苦也不说,一句难也不提,坚韧顽强,努力生存。就像段首的那段话一样,他放牛,深谙牛的习性,从牛的身上学到了牛无私奉献的精神,并对他以后的工作生活带来了潜移默化的影响,为他在中国石油史上作出的贡献埋下了伏笔。在这一展区中有许多的旧物件,均为王进喜童年时所使用,有他带着双目失明的父亲讨饭用的竹篮和残破的土陶碗、睡过的石枕、穿过的破旧的棉鞋、做矿工时盖过的破了好几个洞的家织合子被等等。看了这些,我们的眼眶有些湿润,这样悲惨的童年生活不仅没有给王进喜带来打击,反而让他坚强地生存下来,磨炼了他吃苦奉献的顽强意志。正是这种精神促进着他在开发油田中能够不怕危险、献身祖国。

图为王进喜童年讨饭时用过的竹篮和破碗

入党报国,揭秘精神发展轨迹

“我学会一个字就像搬掉一座山,我要翻山越岭去见毛主席!”——王进喜

馆区第二部分是关于王进喜在新中国成立后的早年工作经历。从这一部分我们了解到王进喜赤诚报国的爱国心和对党对人民的奉献精神。1950年春,王进喜通过考试成为新中国第一代钻井工人。从1950年春招工到1953年秋,王进喜一直在老君庙钻探大队当钻工,他勤快、能吃苦,各种杂活抢着干。他说,党把我们当主人,主人不能像长工那样磨磨蹭蹭、被动地干活。他开始学字,想要多读书,想着有一天可以写下入党志愿书加入中国共产党,有一天可以见到毛主席。1956年4月29日,王进喜终于如愿以偿,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入党不久,王进喜担任了贝乌5队队长,带领贝乌5队创出了月进尺5009.3米的全国钻井最高纪录。贝乌5队被命名为"钢铁钻井队",王进喜被誉为"钻井闯将"。在这一展区中我们看到了王进喜珍藏的中央代表团赠给贝乌5队工人的笔记本和纪念章,看到石油工业部赠给贝乌5队的锦旗,王进喜参加新中国成立10周年国庆观礼时戴的前进帽等等珍贵的旧物件。这些旧物件虽然不会说话,但是透过他们可以看到一个石油工人身上的爱国爱党的热情和不惧艰难的工作奋斗精神。

图载王进喜入党志愿书部分内容

大庆会师,探索精神的现实力量

“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王进喜

这一部分是对王进喜在大庆艰苦工作的介绍,为我们完整呈现了以王进喜为代表的石油工人为开发大油田作出的努力。1960年,王进喜带领1205钻井队于3月25日到达萨尔图车站,下了火车,他一不问吃、二不问住,先问钻机到了没有、井位在哪里、这里的钻井纪录是多少,开始了艰难的工作。展区中的“人拉肩抗”系列旧物件为我们再现了那段艰苦岁月。当时1205队的钻机到了,但没有吊车和拖拉机,汽车也不足。王进喜带领全队工人用撬杠撬、滚杠滚、大绳拉的办法,“人拉肩扛”把钻机卸下来,运到萨55井井场,仅用4天时间,把40米高的井架竖立在茫茫荒原上。“端水湖”的场景复原生动展现了王进喜组织职工到附近的水泡子破冰取水的情形,他带领大家用脸盆端、水桶挑,硬是靠人力端水50多吨,保证了钻机按时开钻。还有珍贵的老照片展示了王进喜跳下泥浆池,用身躯搅拌泥浆的赫赫事迹。当时他的右腿被砸伤,但仍在井场坚持工作。井喷发生的危急关头,王进喜不顾腿伤,扔掉拐杖,带头跳进泥浆池,用身体搅拌泥浆,最终制服了井喷。在这一展区中也展出了许多具有历史厚重感的旧物件,比如王进喜在大庆会战时穿过的棉工服、使用过的餐证,会战职工在野外就餐用过的盘子和饭碗、王进喜带领队友人拉肩抗运钻机用过的撬杠等等。这些物件和展区的照片、视频资料等为我们展现了那个年代艰苦的工作环境和王进喜带领的石油工人为祖国石油事业做出的伟大贡献,我们真切地体会到石油工人们的奋斗拼搏、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

图为团队成员认真阅读馆内习总书记著作

展区还介绍了王进喜担任人大代表后为中国石油事业鞠躬尽瘁,无悔奉献,在去世后精神永存,受到了党和国家领导人的高度赞誉和人民的缅怀。整个陈列以王进喜的生平事迹为主线,以大庆石油的发展史为副线,铁人精神大庆精神贯穿始终。实践团成员在参观过程中感受到了铁人精神的发展全过程与其内涵,概括起来就是“为国分忧、为民族争气”的爱国主义精神;“宁可少活20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忘我拼搏精神;“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的艰苦奋斗精神;“为革命练一身硬功夫、真本事”的科学求实精神和“甘愿为党和人民当一辈子老黄牛”,埋头苦干的奉献精神。

正是这种精神支撑着大庆人民攻坚克难、创业创新,从石油开发到如今的成功转型,其精神生产力与经济价值力不容小觑。岁月流转,精神依旧。以大庆精神为重要组成部分的中华民族精神也带领着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中国成立以来攻坚克难,迎难而上,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奇迹。大庆的成功也对其他资源型城市提供了借鉴经验,要利用好精神的巨大价值,助力转型发展和全面振兴。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