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大学

【精准扶贫】广东学子深入梅南,考察种茶制茶技艺,探寻茶叶产业振兴之路

08-08 12:17

为探索以生态优先,培养绿色发展的意识,进一步了解梅县区茶叶产业现状,带动红色生态旅游路线,推动乡村振兴战略。7月24日,广东农工商职业技术学院热带农林学院红色“绿”途暑期社会实践队赴广东省梅州市梅县区阳平家庭农场开展“振兴茶叶产业,助力绿色发展”的活动,调研学习梅州梅县区梅南镇茶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情况。

梅南镇正在打造 “一红二绿”产业格局建设基础。其中“一红”是指红色资源,“两绿”指茶叶和蔬菜。茶叶在梅县区文化、经济方面占据重要地位,政府也十分重视茶叶产业的发展。据统计,梅县区茶叶种植面积为1.55万亩,产量为1077吨,产值15078万元。茶叶的发展是带动当地脱贫的一项重要指标。

阳平家庭农场场主黎阳平向队员们介绍茶场的基本情况

一片爱茶心,返乡做茶农

黎阳平是返乡创业的新时代茶农。2008年,黎阳平了解到自己家乡在政府的支持下大力发展“红色资源+绿色生态”规划格局,毅然辞去高薪工作。2009年黎阳平回到深山密林中开荒、种茶。2012年,他注册了“九里岌”茶叶商标, 2014年成立梅南镇的第一家“家庭农场”,如今他拥有海拔700米到1000米高种植的60亩茶田地,摸爬滚打足足十年。茶田主要种植金萱茶、小叶乌龙和台湾引进的金观音,品种优异,香气馥郁幽长,汤色嫩绿明亮,滋味鲜醇回甘,目前茶场的茶叶销售量达到每年1000多斤。每年都有许多游客慕名来到茶场亲身采茶、制茶,体验农家乐、品尝当地茶叶餐。为了学习先进的种茶、制茶技术,黎阳平多次到各类茶叶推介会、茶博会,了解行业动态和发展方向。同时与梅县区邮政局合作,开展电商运营,扩大茶叶营销。

实践队员们在茶田里采摘茶叶

种茶原生态,制茶有心法

在茶田里黎阳平场主向实践队员们介绍种茶的方法和摘茶的技巧。为了保证茶叶的口感和品质,茶田里只放有机肥,无任何工业污染,坚决不用除草剂,剪去多余的枝叶,更好的一般人工采摘方式会选取一芽一叶或者一芽两叶,不采摘有病虫芽叶,避免雨天采茶。

实践队员们在作坊学习人工制茶工艺

黎阳平场主在制茶方面也有一番见解。在茶场里,他向实践队员进行人工制茶工艺和机械化加工技术的展示。制作绿茶的工艺分别有鲜叶摊放、杀青、揉捻、炒干、分级、复烤、包装等。

制茶工序繁琐,茶叶从采摘下来到成品包装至少需要一个礼拜的时间,梅县区的茶场逐渐从人工制茶工艺转向半机械化制茶,机器制茶产量是人工制茶的七到八倍。在制作绿茶的基础上,黎阳平场主在空余时间还专门研究古法制作桔红茶、竹筒茶等茶叶,用最原始、最传统的方法将茶叶的品质和药用价值发挥到极致,赋予茶叶更多的“生命力,不断提升梅县茶乡知名度,促进茶叶产业可持续发展,让我国传统文化技艺得到了传承与延续。

产业振兴路漫漫,脱贫致富不停歇

九里村是九龙嶂革命根据地中心点,山高路远,山路蜿蜒,目前村民人数只有100多人,多以种茶为生。黎阳平是村里的种茶大户,也是第一个走市场化规范化道路,注册商标的家庭农场主。他说,村里的其他种茶是散户,他希望自己能够探索出种茶、卖茶的好途径,带动村民们脱贫致富。当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销路不多、销售量不稳定;经营成本高,利润较低。针对这些问题,团队提出了一些建议,如加快农产品品牌建设,提升质量保证,通过打造互联网+电子商务平台来拓宽产品的销路,采取微信社群营销,对接大企业订单销售的方法,促进茶叶销售。

梅南镇现正大力推行“红色资源+绿色生态”产业格局发展。针对九里村拥有丰富的红色旅游资源和天然的种茶基地,团队与黎阳平场主探讨了茶叶产业未来的发展规划。“未来茶叶产业要让旅客更好的体验茶文化的魅力精髓,将梅县的茶叶品牌成功推广出去,这是每个茶户、茶场该做的事情。”黎场主介绍,阳平家庭农场将发挥茶资源优势,依托“红色旅游+绿色生态”的发展,开发特色旅游茶业,通过建设茶树主题公园,形成多样化产业,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规划,拓宽销售渠道,提高产品效益,以点带面辐射形式带动当地脱贫致富。

2014年度阳平茶场获得梅县区示范家庭农场的称号

通过在阳平茶场的参观考察,实践队员认识到梅南镇红色资源和绿色发展的发展路线对于茶农脱贫致富、茶叶产业振兴和茶文化传播的重要性。茶香飘逸迎客来,乡村振兴齐出力,正是像黎阳平场主一样新时代的农民,不断学习拥抱时代新变化,倾注心血培育好品种,提高制茶工艺,才让梅州茶文化声名远扬,茶叶产业才能真正带动农户脱贫致富,探寻一条乡村振兴之路。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