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朋辈互助育人只有在学生同辈群体的交往与互动条件下才能开展,说明交往互动是朋辈互助育人的最基本原则。但朋辈间的教育性交往互动不同于朋辈间生活中的交往与互动,前者是具有教育意味的,即在教育目标的策动下,有针对性地开展一系列教育活动。
关键词:心理素质、朋辈心理
朋辈互助育人是教育于交往中实现教育意义的互动模式。同时,这种交往是双向的,不是单向的信息指派与发送,而是在互动中感知他人,学习榜样﹐并得到他人的意义反馈。朋辈互助育人有利于克服传统教育模式中的单向灌输,单一教导的弊端,使学生在教育过程中由被动客体角色转变为主动主体角色,教育主体的意义构建由吸收接纳转变为主动构建。
一、朋辈心理辅导活动的主要方式
1.互助式心理训练
互助式心理训练是一种群体式的心理互助活动。同学之间的督促﹑提醒、启发和鼓励远比教师的管用。在互助式心理训练中,学生既是被训练者,同时又是最好的训练者。他们会在接受别人的训练时,通过情感的交流﹐用自己的感受,体会,经验去帮助其他同学;他们在完善自己的心理品质时,会主动纠正自己和别人不正确的训练方法,帮助修正别的同学的心理偏差,从而达到互相训练、互相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
2.互助式心理辅导
心理辅导主要指受过心理学系统训练的专业人员或教师,根据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和需要,结合社会发展的要求,运用心理学﹑教育学的理论及方法对学生施加影响。它能促进学生了解自己,愉快地认识社会,接纳自己,有效地调节自己﹐克服各种心理障碍,使之在学习上,生活上以及职业上获得最理想,最完美的自我选择和适应,逐步达到自我完善。
3.互助式心理暗示
所谓暗示是指人或环境以不明显的方式向个体发出某种信息﹐个体无意中受到这些信息的影响,并做出相应反应的心理现象。从心理机制上讲,它是一种被主观意愿肯定的假设,由于主观上已肯定了它的存在,心理上便竭力趋向于这项内容。互助式心理暗示是学生采用言语或非言语的手段,含蓄间接地对其他学生的心理和行为施加积极影响的活动。积极的暗示可帮助被暗示者稳定情绪,树立自信心及战胜困难和挫折的勇气。在他人暗示中,暗示的效果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暗示者与被暗示者之间的关系。同学之间的互助式心理暗示之所以效果比较好,主要是因为同学之间的关系密切,共同点多。
二、朋辈互助育人在教育中的应用
把朋辈互助育人作为一种教育模式,是因为它们是一种教育组织形式,是对某种教育结构,关系,格局的描述。它们具有一定的普遍性,规范性,有些已取得相当范围内的社会认可与影响力,同时具有一定的效仿性、可操作性,从而在教育思想与教育经验之间架设起了桥梁。
1.老生带新生,同专业帮扶
通常﹐朋辈互助心理辅导教育模式的高校会通过朋辈之间现身说法,从正面积极引导低年级学生应该注意解决的学习上的问题及今后努力的方向,做到为新生答疑解惑,成为他们大学生活的指引者。高年级学生通过分享经验,给新生们基本的参照,帮助他们在陌生的校园生活中找到共同的声音,了解成长与环境转变所带来的困惑,帮助他们摆脱迷茫,走出困扰,尽快适应大学学习生活,融入新的班集体。实践证明,通过朋辈示范效应,为班级管理和大学生自我教育与管理打下了良好基础,在班级内部形成了你追我赶、努力学习的良好学习氛围。
2.群体互助,共同进步
古语有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环境对人的塑造作用十分重要。社会环境﹑集体环境对一个人的个性生成.品格养成、行为形成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良好的集体生活能够使人向善,向美,良好的群体环境能够给人积极的影响。大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没有完全定型,极容易受到他人,特别是朋友的影响。新生入学之初,可以通过班级内部挖掘、培养特长学生,鼓励学生积极参加科研立项、大学生英语竞赛﹑计算机大赛、创意大赛、挑战杯、职业规划大赛等活动,并在班级内部设立激励制度﹐从物质和精神上对学生进行正面激励,从各项赛事和活动中,发现“好苗子”,并对这些“好苗子”进行培养,让他们组建团队,互相带动和补充,促进他们全方位、立体化发展,提高他们的综合能力。通过积极引导,使学生间形成良好的互动关系﹐朋友间互帮互助,从而强强联合,在共同合作的基础上实现资源共享,取长补短,共同进步。
3.优秀生带动“后进生”
高校班级管理工作应注重发挥朋辈群体的作用,特别是要利用优秀学生对班级以及其他同学的辐射力,带动落后学生进步,实现优秀学生促进班风、带动学风的局面。在学生互助提升的基础上,借助朋辈的力量,我们在工作中要尊重学生个体的特殊性,承认学生的差异性,按照每个学生的智力水平,能力所在、脾气秉性、特长特点、家庭背景、心理承受能力开展工作,采取分类指导的办法,提供个性化服务。
三、创新全过程朋辈心理育人的体系
“TPS”朋辈心理互助工作体系是心理健康育人模式的有益尝试,具体说来有以下特点。
1.用爱守护学生成长
这是心理育人的神圣责任与职业责任所在。学生在遇到问题后,我们要用心去关怀他们,用爱去感动他们,用自身的经验和学识去引领他们健康成长。我们的工作不能只停留在表面,要深入到学生当中,多加分析,耐心解决。
2.用真诚和理解换来学生的信任和交流
这是心理育人工作强有力的情感切入点。我们要和学生真诚、平等地沟通,要对学生产生的情绪表示理解,与学生一起分析问题产生的原因,进而去解决问题。不深入了解学生,就得不到学生的信任,了解不到真实的情况,也不利于问题的彻底解决。
3.提高自身的职业技能
这是心理育人工作取得突破的内驱力我们的工作要想取得突破光有热情和耐心是不够的,还需要具备一定的职业技能,如心理询技能、职业指导技能等。
总之,新时代心理育人工作要深刻把握当代大学生所处的时代背景、大学生身心发展规律和成长需要﹐应人的全面发展﹐明确心理育人要培养什么人,如何培养人,清晰心理育人的内容﹑培养的有效方式和路径﹐激发学生内在动力,使其主动实践。只有这样,心理育人工作才有吸引力﹑感染力和说服力,才能从真正意义上促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意识明显增强、心理健康素质普遍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