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以城市冠名的大学,已渐成为象征城市经济与社会发展水平的新标志。今年,内地多个城市发布的本市“十四五”规划中,都提出创建以城市冠名的大学。据不完全统计,目标城市冠名的高校,至少有35所。
△ 图源:人民网领导留言板
而至少早在2011年,宝鸡文理学院便已提出了创建宝鸡大学这一目标。其实,宝鸡文理学院历史上曾经使用过“宝鸡大学”这一校名。根据学校官网介绍,宝鸡文理学院前身为1958年创办的宝鸡大学(本科),1963年因国家经济困难停办,1975年恢复为陕西师范大学宝鸡分校(本科),1978年经国务院批准定名为宝鸡师范学院,1992年经原国家教委批准,与1984年新设立的宝鸡大学合并,更名为宝鸡文理学院。
“合肥大学”获安徽省教育厅公示
2020年12月,安徽省教育厅公布了《关于2020年拟申报设置本科学校的公示》。公示文件显示,安徽省教育厅已同意将合肥学院更名合肥大学报请省政府向教育部申报。
△ 图源:盐城市人民政府
2021年1月,海南省教育厅专家组到校调研三亚学院更名大学事宜,实地考察学校建设发展情况,并举行三亚学院更名三亚大学专家咨询会。专家组肯定学校办学成果,对三亚学院更名大学提出建议,期许学校早日建成适应海南自贸港发展的大学。
从零开始,筹建大学
从建设的方式上来看,多数是在已有高校基础之上更名改建的,而“珠海大学”从零开始建设,“西宁大学”则是由独立学院转设筹建而来。
几经波折,筹建“珠海大学”被写入十四五规划
事实上,“珠海大学”的建设动议已有多年。20多年前,珠海提出要建设“珠海大学”,因种种原因未能如愿。1991年,珠海提出,计划在2000年以前投资10.7亿元创办在校生规模为5500人的“珠海大学”。经过几年时间的筹建,珠海大学在1994年动工。后来,由于客观因素和历史原因,“珠海大学”的建设不得不搁置。
2021年2月,在珠海市第九届人民代表大会第九次会议上,珠海市人大代表保金凤提交了在珠海经济特区建立珠海大学的建议。她表示,在我国的经济特区中,深圳经济特区有深圳大学,厦门经济特区有厦门大学,汕头经济特区有汕头大学,海南经济特区有海南大学,喀什经济特区有喀什大学,唯独珠海没有自己的“珠海大学”。这与珠海现代化、国际化的定位是不匹配的。
终于,今年珠海市发布的十四五规划提到:筹办珠海大学,建立与珠海经济社会和产业发展高度契合、学科体系相对完善的应用型综合大学。
“西宁大学”获教育部支持,预计2024年开始招生
作为在发展相对滞后的西部地区新建一所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的新探索,青海省筹建中的西宁大学被寄予厚望。
2020年4月26日,青海省人民政府发出《关于印发西宁大学筹建方案的通知》。2021年6月,青海省重大项目集中开工建设仪式举行,其中新筹建的“西宁大学”项目位列此次集中开工行列。
《西宁大学筹建方案》指出,对标国家“双一流”建设,培育一批优势学科,建设一批特色学院和应用技术研究中心,打造办学定位清晰、应用特色鲜明、服务改革发展的高水平应用研究型理工类大学。
西宁大学是一所以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转设为基础筹建的理工类本科学校。根据《教育部关于支持以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转设为基础筹建一所理工类本科学校的函》(教发函〔2019〕46号)要求,西宁大学筹建工作达到国家规定标准,通过教育部考察评议和审批后,青海大学昆仑学院停止招生,招生计划划转西宁大学。根据时间表,2023年,学校建设工程项目整体竣工;2024年,完成青海大学昆仑学院转设,西宁大学全面承接办学功能,实现首次招生。
省会扎堆,升格迫切
从建设的城市来看,至少有7个省会城市,提出了要创建城市大学。
除了上面提到的合肥大学、西宁大学是省会城市大学外,云南省会昆明市也提出了要加快昆明学院更名为昆明大学步伐;黑龙江省会哈尔滨提到推进哈尔滨学院建设应用型大学;广西壮族自治区的首府南宁市提到推进南宁学院创建为南宁大学;陕西省会西安市在十四五规划提到,力争西安文理学院创建国内一流应用型本科院校和特色鲜明的高水平城市大学,更名为西安大学;2021年5月,长沙学院召开党代会提出,2030年前力争更名“长沙大学”等。
省会中心城市是区域经济发展的动力源,也是构成区域竞争力的核心要素。按理说,各省会城市汇聚了全省最优质的资源,基本上代表了该省生产力发展的最高水平,是全省的“长子”。创建以“省会城市”冠名的大学,具有先天优势,而对省会来说,城市大学的名片意义非凡。
目前国内已有的以城市冠名的本科高校共有38所,其中15所入选“双一流”的高校中,有10所以省会或直辖市冠名。其中北京大学、天津大学、重庆大学、南京大学、武汉大学、兰州大学、郑州大学是“世界一流大学建设高校”,而上海大学、福州大学、南昌大学是“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
高教薄弱,弥补短板
对于一些经济欠发达或高教实力薄弱的地区来说,拥有一所以城市冠名的大学,是当地人的梦想。
高校是社会的、公共的产物,是孕育思想和文化的地方,不仅流动着年轻的血液,还聚集着大批具创新意识和能力的人才。如果建成一所城市大学,那么对这座城市来说,可以聚集外来人才,留住当地人才,为城市的经济文化发展贡献源源不断的动力。
这些目标更名大学的高校,很多都来自高教薄弱地区。如山东的潍坊、菏泽、枣庄、济宁、德州;安徽的铜陵、宿州、黄山、滁州;浙江的嘉兴、衢州、台州;江苏的盐城、徐州、淮安;江西的九江、宜春;贵州的铜仁、遵义;四川的宜宾、攀枝花;广西的梧州;福建的泉州;陕西的榆林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