找大学

2019-2020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分析

05-16 00:20

2019-2020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分析

2019-2020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分析

2020考研选择专业方向时,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有哪些,各专业方向怎么样是广大考研学子十分关心的问题,以下是大学生必备网为大家整理的马来语专业考研方向: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1:工商管理

工商管理是管理学大类中与现代企业结合最紧密的一个一级学科。会计学专业解决公司财务问题,技术经济与管理专业解释新科学技术在经济增长中的角色问题,企业管理专业解决企业的组织构成问题,现代公司管理的三大部分,全都包含在工商管理这个一级学科内。

由于上述这些专业都需要运用数学的分析手段来进行研究,因此工商管理要考查数学(三)的内容,技术经济与管理以及企业管理中的企业组织学、企业决策学等专业方向对数学的要求更高,需要考生做好准备。文科生报考这些对数学要求较高的专业时,一定要把握住时代发展的方向,在时政方面做足文章,善于联系实践,对热点经济问题进行理性分析,才能博得导师的青睐。

工商管理硕士MBA另外招考,要求考生有3~5年的工作经验,一般不接收应届毕业生

会计学、技术经济与管理、企业管理三个专业的毕业生,基本都到企业从事实际管理工作,工商管理类专业习惯采用的案例教学法,非常能够体现企业对于实际工作的要求。

工商管理对考生的本科专业没有太大的限制,本科学经济、管理的学生能考,学计算机、电子的也可以跨学科报考,文科类的经过一系列的数学强化训练以后也可以报考。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2:材料工程

专业介绍

材料工程是研究、开发、生产和应用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的工程领域。其工程硕士学位授权单位培养从事新型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制备、材料特性分析和改性、材料的有效利用等方面的高级工程技术人才。

领域范围

本领域涉及材料的获得、质量的改进、使材料成为人们可用的器件或构件的生产工艺、制造技术、工程规划、工程设计、技术经济管理等工程知识。并与冶金工程、机械工程、控制工程、电气工程、电子与信息工程、计算机技术、工业设计工程、化学工程、生物医学工程等学科密切相关。

根据材料的成分和组织结构,该领域范围涉及到:金属材料、无机非金属材料、高分子材料和复合材料。

根据工程技术人员的工作性质,该领域范围又可概括为:从事新材料的研究和开发、材料的生产工艺和设备的开发和设计、材料的特性分析和试验、材料成品的检测与质量控制、材料制品的加工及改性、材料制造业的管理和技术经济分析等。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3:材料加工工程

专业介绍

  

材料加工工程硕士点属材料科学与工程之下的二级学科硕士点,材料加工工程学科是研究控制材料的外部形状和内部组织结构,以及将材料加工成为人类所需求的各种零部件的应用技术学科,它覆盖原金属塑性加工、铸造和焊接等专业。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科技的进步,材料加工工程学科的内涵已超出原有的范畴,与材料物理与化学、材料学、机械、自动控制等学科有着密切的联系,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新兴学科。

培养要求

  

材料加工工程专业要求学生具有坚实的材料科学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在新材料的制备方面,了解当今世界先进的加工技术并结合自己的研究方向,掌握1-2项先进的加工技术。在新材料的表征方面,了解和掌握材料表征技术,从而保证毕业硕士研究生既能解决生产实际问题,又能从事新材料的设计和开发。

研究方向

  

01高分子材料成型加工及功能化;

02高分子加工理论、技术与装备;

03产品包装设计与制造;

04材料冶金技术及应用。

焊接技术及自动化专业考研方向4:材料学

专业介绍

  

材料学专业属于材料科学与工程专业下设的一个二级学科。材料学是研究材料组成、结构、工艺、性质和使用性能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学科,为材料设计、制造、工艺优化和合理使用提供科学依据。材料学是材料科学与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连接材料物理与化学和材料加工工程等学科的重要纽带。

研究方向

材料学的主要研究方向有:

01无机非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02金属及其复合材料;

03特殊功能材料;

04材料强韧化与性能评价。

培养要求

本专业学生应具有较高的独立从事科研工作的能力,清楚地了解当今材料学领域的国际前沿研究和最新科研动态;熟练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知识、专业知识;熟练掌握相关科研实验技能,尤其注重培养解决纳米材料应用中的技术问题的能力;熟练掌握一门外语,能熟练阅读本专业外文刊,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能力。

推荐院校

  

材料学专业硕士全国较强的招生单位有:清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上海交通大学、哈尔滨工业大学、中南大学、山东大学、北京科技大学、西安交通大学、四川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武汉理工大学、华南理工大学、东北大学、北京工业大学、北京化工大学、同济大学等。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