仔细一算,从七月二十二日到八月九号,在华龙网刚好待了十五天,也是小半个月。若说这十五天难忘的,大概是每天将近四个小时的车程,还有华龙网楼下食物的种类真的很少。但最难忘的,是在印有华龙网logo的电脑上一字一句敲出来的新闻情。
在去华龙网之前有过很多设想,它到底是哪种样子呢?华龙网的老师好相处吗?我会在这次旅途中遇到哪些人哪些事呢?与去华龙网实习的大多数学长学姐不同,命运的手将我分到了公益频道。从此,我与其他实习的小伙伴只能隔海相望,午饭后一楼的座椅变成了我们经常会面的场所。
刚到公益频道,有些慌张,周围没有一个认识的人,也不知道怎样与这些老师沟通。但或许新闻人都有这样一个特点吧,热情而又很好相处。带我的那个老师,不应该是那个姐姐十分健谈,于是在不到一天的时间我们就比较熟悉了。
记得写第一次电话采访的慌张无措,在采访之前仿佛可以听到自己心跳的声音,咚咚咚,不断加快。采访的对象是一个因为救落水的表弟现在还躺在医院的一个快上高三男孩的母亲。在写采访提纲时,反复斟酌,不敢问的太直接怕伤害到这位母亲。但也不能问的太委婉,担心采访到的信息不够全面,没有新闻价值。就这样拨通了第一篇采访稿的电话。“您好,我是华龙网的记者,请问您目前方便接受电话采访吗?”简简单单的一句话,却在心里默念了许多遍。
“华龙网的记者”,五个字却担着一份沉甸甸的责任。作为公益频道的记者,我们要做的不仅仅是还原事件的真相,同时我们也要为这个风雨飘摇的家庭贡献一份力量。“家里经济支柱单一,还有两个老人需要照顾,四岁的小儿子还在读幼儿园,大儿子躺在病床上,家里的积蓄差不多已经被用完。”通过这个母亲的描述,我了解到了这个家庭的大体情况。
要努力帮助他们,心里突然钻出了这么一个念头。回到寝室熬夜写稿,反复修改,最终发给带我的老师。在稿子发表的那个上午,满心的愉悦怎么也止不住。我想,我终于可以以一个记者的身份用一支笔,去帮助那些有困难的人。
除了收获到一份欢喜之外,更多体验到的是作为一个记者的充实生活。注意,这里的充实需要打引号。从到华龙网的第一天,到最后结束的那一天。据个人不完全统计,一共写了22篇稿子。22篇,对一个初出茅庐的萌新来说是一个不小的挑战。每天到华龙网的第一件事,打开电脑准备写稿。其中,也有非常烦躁的时候。我想,到华龙网去实习我到底想要学些什么东西呢?我的这次实习之旅有何意义呢?22篇稿子之后我明白了,在大多数时候我们学的东西并不会很快的表现出它的作用或是效果,它对我们的改变与塑造是潜移默化的,在这不长不短的十五天我学会了怎样更好地与人沟通,在写稿时我们要注意哪些问题?我们应该怎样切一个点来描写一个人,以及很多很多。
十五天,不虚此行。一个新闻人的素养,一个记者的情怀在此落地、生根、发芽。如果有再一次的机会,我想我是会很愿意再去享受这样的旅程。让文字有力量,让声音有温度,让我更走近一个新闻梦。我的十五天,我的新闻梦。
(图片来源于陈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