悦崃原名悦来,得名于《论语》“近者悦,远者来”之说。悦崃镇位于石柱土家族自治县中北部,解放前有四座碉楼,到今天悦崃完整的碉楼还有两座。悦崃镇具有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
近日,为了解非物质文化遗产现状,激发大学生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了解与保护,重庆理工大学知产志愿服务队走进石柱县悦崃镇,倾听那些关于他们的故事。
在分享悦崃的非遗故事之前,悦崃本土文化研究者秦文洲表达了对志愿者的欢迎。并向志愿者介绍了悦崃的历史背景。悦崃在古代是重要的交通要道,是周围十几个乡镇去石柱的必经之地。是川峡古道不可或缺的驿站,过去长江水流湍急,许多人从长江沿岸经悦崃到达宜都。它在秦汉时期它就赫赫有名,比茶马古道更早一些。
接着他向志愿者介绍到悦崃镇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悦崃镇碉楼群。据秦文洲介绍,悦崃镇碉楼群修建于民国时期,平常用于民众练武健身,一旦有外敌入侵可用来保护当地居民的安全。修建碉楼的石块取材于四五十公分的条石,通过人工运输,最终搭建建而成。碉楼本身十分坚固,即使经过数百年的风吹日晒也依然没有坍塌。
“现在非遗的传承比较困难,现在悦崃镇几乎只有一些七十多岁的老人会打锣鼓,年轻人大多不了解这些东西。像土家族婚嫁、山歌这些现在都很少见了。国家对悦崃非物质文化遗产虽然也有一些扶持措施,但这力度还有些不够,悦崃的非物质文化正在面临没落的风险。”熟知悦崃非物质文化的秦文洲这样说道。
随后志愿者对保护悦崃非物质文化遗产也出了一些建议。包括利用现代融媒体宣传推广悦崃的文化,把悦崃和黄水连接起来资源互通促进悦崃的文化保护与经济发展。
“在没来悦崃之前我不知道这个地方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没落的危险,听秦老师讲解后我增加了许多知识。以后我也会更主动地去了解与关注非遗,希望能够为非遗的传承献一份自己的能力。”听完秦老师的讲解后一位志愿者这样说道。